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刘芳荣获拾遗传承“刘氏传统手工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刘芳荣获拾遗传承“刘氏传统手工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近期,手工制茶艺人刘芳凭借其对传统手工制茶技艺的深刻理解与精湛掌握,正式荣获拾遗传承“刘氏传统手工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刘芳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传统制茶工艺的认可,更是对这项承载着千年茶文化底蕴的技艺传承与发展的有力推动。

1975年10月,刘芳出生于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古镇依山傍水,气候温润,自古便是产茶胜地,茶文化在这里代代相传,早已融入古镇的血脉之中。漫步古镇,青石板路上仿佛还能嗅到历史沉淀下来的茶香,老茶坊的木门吱呀作响,诉说着过往制茶人的故事。

刘芳的童年,便是在这样充满茶香的环境中度过。她的母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制茶能手,精通多种传统制茶技艺。自打刘芳记事起,她便常常跟在母亲身后,穿梭于茶田与茶坊之间。清晨,天刚蒙蒙亮,母亲便带着她去茶田采茶,露珠沾在茶叶上,晶莹剔透,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茶香。母亲手把手教她如何挑选优质的茶叶嫩芽,“采茶叶要选这种一芽一叶的,这样的茶叶做出来才香醇。”母亲的话语至今仍萦绕在刘芳耳边。

在茶坊里,母亲制茶的身影更是刘芳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母亲坐在灶台前,娴熟地翻炒着茶叶,双手在锅中灵活地翻动,茶叶在高温的作用下,渐渐散发出更加浓郁的香气。刘芳就在一旁,好奇地看着,时不时还会伸出小手想去试试,母亲总是笑着握住她的手,教她感受茶叶的温度和湿度。“制茶是个精细活,得有耐心,有悟性。”母亲的教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刘芳,让她对传统制茶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芳对传统制茶技艺的热爱愈发深厚。她不再仅仅是跟随母亲打下手,而是开始主动钻研,渴望将这项技艺学深学透。她深知,传统制茶技艺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无数的学问和门道,从茶叶的采摘、萎凋、杀青,到揉捻、发酵、干燥,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为了掌握不同茶叶的制作技巧,刘芳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她常常天不亮就去茶田观察茶叶的生长情况,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总结出最佳的采摘时间。在茶坊里,她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杀青的火候,感受茶叶在锅中的变化;反复琢磨揉捻的力度和时间,确保茶叶能够释放出最佳的香气和滋味。

在钻研的过程中,刘芳发现,传统制茶技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根据不同的原料进行创新和拓展。她开始尝试用各种药食同源的花和植物来制作花茶,这一想法源于她对古镇周边植物的了解。古镇周边的山野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很多都是药食同源的佳品。

刘芳想,既然茶叶可以饮用,那这些花草是不是也能制成茶呢?

带着这个想法,刘芳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她先是选取了常见的月季花,因为月季花不仅花色艳丽,还具有活血调经、疏肝解郁的功效。但制作月季花茶并非易事,首先要选取新鲜、无病虫害的月季花,然后进行清洗、晾晒。晾晒的过程尤为关键,不能暴晒,否则会破坏花中的营养成分和香气,必须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慢慢阴干。阴干后的月季花还要进行筛选,去除杂质,最后才能密封保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刘芳终于掌握了月季花茶的制作技巧,泡出的月季花茶色泽鲜艳,香气浓郁,口感清甜。

此外,刘芳还精通桑叶茶、菊花茶、绿茶、红茶等多种茶类的制作。桑叶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刘芳选取新鲜的桑叶,经过清洗、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她制作的桑叶茶,茶汤清澈,口感清爽。菊花茶则是选取优质的菊花,经过晾晒、筛选等工序制作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在绿茶和红茶的制作上,刘芳严格遵循传统工艺,注重每一个环节的把控,制作出的绿茶清香爽口,红茶醇厚甘甜。

数十年的潜心钻研和不懈努力,让刘芳的制茶技艺日益精湛,她制作的茶品因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如今获此殊荣,就是对她多年来付出的回报。

关于作者: 开钫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