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体育

30家光伏企业2025年上半年组件出货量榜单

在全球能源转型、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全球光伏新能源市场发展迅猛,竞争也持续白热化。特别是进入2025年以来,光伏企业间硝烟滚滚,炮火正盛。无论是技术路线、产品战略竞争还是价格、市场空间的竞争,已经不只是激烈,而是惨烈——任何一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提升,一定伴随着其他企业生存更加艰难。领导们任何一步踏错,就可能丢失订单,甚至丢失自己的行业生态位。

从我们与行业内不同环节、不同层次的制造企业交流成果看,没有谁的日子是真正轻松的,每个人都有吐不完的苦水。特别是行业内“限产稳价、不低于公认成本价销售”的倡议发布后,中小企业的压力成倍增长。毕竟,如果他们的报价与行业龙头只相差2分/W以内,客户通常都更愿意选择大品牌,留给他们的订单并不多,这也会让他们的成本更高,抗风浪能力更差。我们常说“行业阵痛”,他们正是这种痛苦的直接承受者。

交流过程中,有企业代表提出,希望价格主管部门在评估行业成本时,结合出货量榜单,设置更高的区分度,给出差异化的成本核定结果,让那些排名不太靠前的企业有机会争取一些订单。在稳就业的同时,维护地方政府对光伏行业的信任。也有企业代表直言,对中小企业而言,现在的境况无异于“钝刀子割肉”,希望“尽早给个痛快,哪怕像其他环节那样被统一收掉,也是一种解脱”。

除了上面提到的不同体量企业的经营压力、生存压力,多家企业的销售、市场负责人还向我们反映了另一个困难——按照之前的订单价格,调价后的供货价很可能是低于生产成本的,有些甚至低于现金成本,卖越多亏越多。但如果不按时供货,进入黑名单,即使侥幸挺过这一轮行业低谷,未来形势也非常不乐观。

经过索比光伏网、索比咨询调研、走访,现将2025年上半年光伏组件出货量榜单公布如下,供大家参考:

https://img2.danews.cc/upload/ajax/20250723/d7088b2e9f896eb1625d31bd6872b0ec.png

 

晶科稳居组件出货量榜首,去除电池部分后仍有超过41GW的组件销售成绩,发挥稳定;隆基则凭借BC组件在分布式市场的优势,以及自己的中标能力,市场份额有所提升,继续保持在第二的位置。晶澳、天合的差距不大,本次将两家企业安排在并列第三的位置,具体谁能更胜一筹,就要等8月份半年报公布了。

TOP4在上半年的市场份额之和,超过46.5%,这样的结果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如果加上通威、正泰,TOP6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60%,产能方面更是可以直接满足全球市场需求,而榜单中后半部分(第16至第30)企业的出货量总和只占11.2%。也难怪有中小企业负责人感叹:想要实现产业链供需平衡,仅仅把三四线企业挤出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体量较大的企业潇洒离场,才能让行业重现荣光。正所谓,龙头企业对砍时迸射的火星,就足以让小企业灰飞烟灭。

从我们调研获取到的出货量数据、分布情况看,受抢装潮影响,之前国内销售占比较高的企业二季度环比提升较为明显,但接下来三季度很可能出现回落,让下季度的出货量榜单有了更多不确定性。众所周知,品牌口碑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欧美客户对于小数点后两位数的价差也不是那么敏感,更多需要依靠企业的产品、技术优势来赢得认可。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企业(包括部分排名靠前的企业)已经下调了组件出货量目标,更多聚焦利润而不是单纯的出货量,为行业做出表率。在此,我们也呼吁行业内相关企业更多关注自身长期发展,特别是盈利情况、现金流水平、技术潜力、员工幸福指数等,避免为了追求短期出货量失去更多有价值的内涵。中国光伏的核心竞争力,从来都不只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