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钱新革荣获拾遗传承“老北京拉洋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钱新革荣获拾遗传承“老北京拉洋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近期,钱新革女士凭借其在老北京拉洋片领域的深厚造诣和不懈传承,荣获拾遗传承“老北京拉洋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这一称号不仅是对钱新革个人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对老北京拉洋片这一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有力推动。

钱新革与老北京拉洋片的缘分,要从她的童年说起。小时候,每当有拉洋片的艺人来表演,她总是第一个凑到跟前,看得津津有味。那独特的唱腔、生动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她。“那时候,拉洋片就是我们童年最精彩的娱乐之一,艺人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都仿佛带着魔力,让我沉浸其中。”钱新革回忆道。

正是这份童年的热爱,让她在成年后毅然选择投身到老北京拉洋片的传承事业中。起初,她的家人和朋友并不理解,认为这门艺术已经过时,没有太大的发展前景。但钱新革却坚定地认为,老北京拉洋片承载着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必须得到传承和保护。

为了学好老北京拉洋片,钱新革四处寻访民间艺人,虚心求教。她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唱腔和表演技巧。有时候,为了一个动作、一句唱词,她会反复琢磨、练习上百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老北京拉洋片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学好、演好,却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它不仅要求表演者有扎实的唱腔功底,还要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和临场应变能力。”钱新革说道。

钱新革的老北京拉洋片,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唱的这个老北京拉洋片,唱老天桥,唱金水桥,我的唱腔是老北京的吆喝声,加上京东大鼓的结合民间小调。”

老北京的吆喝声是北京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老北京人的生活智慧和情感。钱新革将老北京的吆喝声融入到拉洋片的唱腔中,使得唱腔更加生动、形象,充满了生活气息。她的吆喝声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时而清脆嘹亮,时而浑厚深沉,仿佛能将人们带回老北京的胡同里,感受到那种浓浓的市井风情。

京东大鼓是中国北方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以其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而深受人们喜爱。钱新革将京东大鼓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拉洋片的唱腔中,使得唱腔更加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同时,她还结合了民间小调的特点,让唱腔更加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和喜爱。

在表演内容上,钱新革的拉洋片多以老北京的历史故事、民俗风情为主题,她通过生动的唱腔和形象的表演,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为了推广老北京拉洋片,钱新革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演出。她走进学校,为学生们表演老北京拉洋片,讲解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和喜爱这门传统艺术。她还走进社区、养老院等场所,为居民和老人们送去精彩的表演,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传承方面,钱新革积极收徒传艺,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弟子们。她对弟子们要求严格,不仅要求他们学好唱腔和表演技巧,还要让他们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培养他们对这门艺术的热爱和责任感。

老北京拉洋片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老北京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通过拉洋片的表演,人们可以了解到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历史故事等,感受到老北京独特的文化魅力。

同时,老北京拉洋片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将视觉和听觉完美结合,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精彩的唱腔,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全新的艺术盛宴。它的表演形式简单灵活,不受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传播性。

对于老北京拉洋片的未来,钱新革充满了信心。她表示,将继续加大对老北京拉洋片的传承和推广力度,不断创新表演形式和内容,让这门古老的艺术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关于作者: admin2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